-------------------- 第174章林虎三的“交功课日” --------------------_从1935到2020
八六中文网 > 从1935到2020 > -------------------- 第174章林虎三的“交功课日” --------------------
字体:      护眼 关灯

-------------------- 第174章林虎三的“交功课日” --------------------

  在红军的十八个军中,林虎三所在红一军,暂时只是扩充到了两万人。但是兵员素质,却并没有因为扩军而下降太多。

  和其部队不同,山西战役是是红一军最先在巴彦淖尔发起的,没打几天,战斗就结束了。然后红一军就镇守在红军控制区最北端和傅作义部长期对峙以作牵制。

  在此期间,林虎三一边抽调部队努力地“种田”外,另一边也是在加紧练兵。和黄克关系甚好的他,这一年里一直都在反复地学习和尝试黄克带来的各种军事战术。除了学习“未来林虎三”的本领外,他也细读日军的步兵战术,并一直在思考如何对抗。

  百灵庙战役爆发前,日本人发动了所有在包头的潜伏力量,把林虎三驻守包头的兵力,统计得一清二楚。

  一万三千人到一万四千人之间!这就是当地的日本间谍,根据林虎三部每月粮食采购、营地面积、煤炭消耗等一系列数据,推算出来红一军在包头驻军的具体数字!而这个数值和真实数据还真的相差不大。

  好在红军这边早就预料到日本间谍的渗透,在进入包头前,就提前在阴山和大青山两地布局。尤其是在阴山山脉建立了一个秘密小型根基地。并在发动第一次百灵庙战役前一星期,将从从巴彦淖尔调来四千精锐部队埋伏在阴山根据地。阴山根据地的这四千精锐,全部是由红三军和红五军中,抽调最精锐的骨干组成的,暂时划归林虎三统一调度。

  而后三军合力,除去部分主力留守包头外,共聚精兵一万五千余人,一战拿下百灵庙。

  而红军与与谷寿夫部的正面交锋,在拿下百灵庙后三十二小时爆发。

  一万五千余人的精锐红军+1500起义保安团vs六千五百精锐日军,人数比例上,接近比1。

  战前,作为敌前总指挥的林虎三分析过,纯看数据怎么都觉得只有疯子才会在这样被动的局面向他的部队进攻。

  重武器方面:

  红军:4辆t26坦克,8辆cv33(黄克魔改版)坦克,32辆装甲汽车,40辆的运输汽车。而劳师远征的日军:这方面是无。

  火炮方面,四门毫米902苏制野炮,60门75毫米迫击炮,20余门其余口径(包括缴获)迫击炮,外加三十六门晋一七式75山炮。

  日军:不详,但火力上应当不会有绝对优势。唯一让林虎三忌讳的,是日军中一定会装备的37毫米战防炮。

  机枪方面:空前重视此战的主席一口气给参战红军准备了两百余挺轻重机枪――这还不包括坦克和装甲汽车上的。

  “老聂,从军事的角度分析,那个谷寿夫他昨天就该转身逃走了,居然真的象主席预测的那般,不顾一切强硬地撞上来了!果然是政治影响军事的恶劣典型啊!”

  第二次百灵庙战役爆发前夜,林虎三和太原总部,曾有过一次将帅间短暂的“矛盾”争议。

  一战拿下百灵庙后,林虎三在得知有上百伪蒙骑兵逃走,曾担心谷寿夫接到消息后,立刻转身溃逃,从而丧失了围歼其部的良机,所以他打算主动追击。

  而太原那边,李润石主席的一通电报,却是要求他“不要从军事的角度分析对手,而应是从政治的角度”。

  双方互发了一通电报后,林虎三被说服,不但按兵不动,命令战士加强修筑工事外,而且连当晚计划派出的飞机骚扰性轰炸都被暂停。

  而第二天,休整完毕的谷寿夫部,立刻就杀气腾腾地由大庙向百灵庙攻来。

  双方开战的战场,正是百灵庙北部的临时机场。

  二战时的日军步兵战术,虽然常被人嘲笑为“最强的一战步兵”,但实际上能“挂上最强”,本身就很可怕,尤其是早期清一色的“精兵”时期。

  战斗中,日军一般一个战斗分队(排)为:1个分队长(军曹,持步枪)+1个轻机枪班(4人)+3个步枪班(每班3人,共9人)总共为14人。

  日军步兵在二战的战术,其实是源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当中的德军,说白了就是步兵战术从线列战术、散兵队形战术发展到了德军在一战后期的突击群战术,也就是班排小组战术。

  配备小口径火炮和轻机枪的班排步兵已经可以独立执行任务,说白了就是精锐步兵从两翼渗透,不攻击堡垒,就是一个劲渗透,正面留给第2梯队,利用小股突击队从对方薄弱环节突破,形成包围,进而实现占领。

  因此从一战以后,日本开始给中队以下配备轻机枪、掷弹筒、工兵铲、铁剪和手雷等等武器,给基础小队训练所谓的狙击型步枪手。给大队直接配备步兵炮,可以在关键位置直接支援某个步兵小队的作战,其战术基础是班组战术。

  其很强调部队在行进间展开接敌的速度和方法。日军步兵班级战术多是从400至600米之间某点开始发起。在到达第一点后,展开火力杀伤敌人,同时掩护机枪组机动,机枪组到位后再压制敌人,同时掩护其它组向前机动.如此循环。

  日军全班在大概200米处略停,并展开全班火力,清除已爆露的敌人火力点,及兵力密集的阵地。同时利用烟幕弹,光弹(夜间战斗)为日军直瞄重火力指引目标,一般应有两轮打击。

  第一轮是面打击,消除全部面对的正面火力点。第二轮就是打击敌人阵地一侧,以造成守军配置不均而被迫机动。从而最大限度地消灭机动中的守军力量,为最后攻击做准备。

  最后在炮火准备尾声,步兵上刺刀匍匐前进,炮火停止后,展开全部压制火力掩护攻击中步兵,步兵在100米左右转为全速冲击。

  在抗日战场上,日军可以说90%的战斗都是这种两翼渗透穿插,正面呈现2-4个攻击群,并且特别注重给步兵小队,中队配备望远镜,以观察对手机枪和迫击炮阵地位置。

  随后使用掷弹筒、步兵炮和速射炮先打击我军重机枪、轻机枪和迫击炮的火力点。如果丧失这些火力点,对手也就丧失了80%的火力,随后两翼穿插部队和正面日军就可以发动刺刀冲锋。历史上八路和新四军也翻译了很多日本步兵操典和步兵技战术手册,并且这些一直都是抗大的主要教材。

  当然,日军的所谓刺刀冲锋,也不是想依靠刺刀杀伤对方,中国在二战的刺刀伤实际只有2%,日军主要是想通过冲锋进入近战,而后使用掷弹筒和迫击炮杀伤对手,抗战中,战斗伤亡50%以上,都是爆炸性武器造成的。日军的弹筒使用是相当普遍的和重要的杀伤武器。

  根据黄克带来的资料,200到300之间的距离,日军优势最大的“危险”距离。在这个距离里,日军步兵的步枪命中率远远超过当时的抗战各部,而这个距离也是枪榴弹的杀伤半径内。

  历史上,和日军相比,八路军更吃亏的地方在于:大量的士兵使用的是复装子弹,因为发射药质量问题,有效杀伤距离通常在二百米内,而且因为是复装子弹,弹道不稳,命中很差。

  而此次战斗时,日军也毫不意外地遵循地这一套战术。

  百灵庙为四面环山的盆地形,北面机场一带,地势相对平坦,由北面进攻,那里也是最好的突破地点。

  林虎三用一天的时间,在这个方向准备了三道防线。

  当天下午一时,战斗就在第一道防线爆发。

  因为不知道日军具体实力,开战时林虎三本着“稳重”的思路,故意示弱任其先攻。

  轰、轰、轰!

  第一道前沿阵地,一开战就被无数的炮弹硝烟覆盖。

  “最少有三十门以上步兵炮在攻击!而且这还很可能只是诱惑攻击,果然和国内军阀的部队不同,火炮数量多得多吓人!”

  听着震天的爆炸声,林虎三脑子先转过的,是黄克提供给他的日军甲种师团的大至装备数据――甲级师团的标准,一个炮兵联队拥有48门火炮。一般都是75毫米和105毫米火炮,特殊的部队装备大口径重炮。当然,这是甲级师团的标准,也就是最高标准。

  考虑到此次作战的奇袭的特殊性,野炮机动不便,很可能都换成了步兵炮,但肯定会携带不少37战防炮。

  炮火轰击停止后,日军开始组织多个精锐班组突击队,向第一道防线阵地突击。一时间各种板载的呐喊响策天空。

  在突击到距离红军防线前沿四百米处时,后方的火炮阵地又再度开火,无数的炮弹雨又从天而降,再次淹没了第一线阵地。

  “鬼子真奸诈呢!就打炮技术来,比常凯申那边花样要多了多了!”

  百灵庙附近山头的指挥中心里,林虎通过望远镜看着战场上变化。他准备的三道防线里,第一道防线本就是虚假的防线,最初不多的压制部队,当注意到日军即将进攻时,这些部队更是抢在炮击开始前全部撤退。

  而后面的第二道防线,他也准备是稍一接触或稍稍交火,就放弃丢给日军,这中间只靠地雷和少数埋伏好的狙击手,以及时不时的战场冷炮杀伤消耗对手。就炮击技术而言,即使红军的炮团中的有苏联炮术专家的相助,其实和日军相比――“我们应当会比他们打得更准吧!”

  之所以这么想,却是黄克带到这个世界的那八台先进的望远镜,其中最好的两台暂时都在林虎三手上。而昨天这一天,在苏联专家的相助下,这片战场早就进行专业性的炮击测绘了,完成相关的射击图表制作,甚至还试射过了多发(教练弹)。

  开战后一个小时,谷寿夫部队已轻松地突破两道外围防线,将战前推进了一千米。除了损失炮弹百余发外,还收获四十多人的前线伤亡。伤者二十余人,半数来自地雷的杀伤,黄克发明的“大慈大悲不杀生”臭粪地雷只会炸残不会炸死,余下的是冷炮杀伤杀,最后两个却是被远处小口径狙击枪打伤。

  死者十七人,除了近一半死于冷炮轰击外,有九人死状却极为恐怖:中弹之处,或半个身体碎掉,或拦腰打断。这是美制毫米反坦克枪+倍狙击镜组合的威力。

  该枪是美国陆军送给常凯申这个“军购大户”的“添头”。

  还记得黄克托杜邦向美国陆军要“淘汰的过时垃圾吗”,二战前美军也开发过反坦克枪,毫米口径的,事后还试生产了一百多把交给陆军试用。结果美国陆军试用后和自己手上现成的同样口径的老干妈一比较,然后是一脸的鄙视相:还没有我们的老干妈穿甲能力强呢,真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差评,差评,负五星级差评!

  然后就被打入冷宫扔仓库没人理了。

  黄克通过网友提示想不要钱薅点羊毛,但是美国陆军的人表示:我们资本主义国家军队是讲良心的,你这种想白拿的行为是不对的。

  说穿了就是:你买得东西太少了,想白要得加大购物量!

  好在后来不还有个常秃子吗?

  因为杜邦的关系,美国陆军把莫辛那甘卖给红军只是收了个良心价,但把手上的那堆火炮,破飞机,坑货坦克卖给常秃子,可是全部都收了个“杀人价”。

  常秃子前后四千万美元贷款,除去一千万的自由款项外,另外三千万美元的全是这种军火折算的。明明全是二手货,但件件都是按国际市场新品价计算的基础上再多加百分十。

  大概是良心过不去了,事后作为补充,他们把黄克想要的反坦克枪当成添头送了过来。那批反坦克枪和莫辛那甘都是存放在同一个仓库里的,出货的时候,“为图方便”,就直接一起装上了运往天津港的货船,在美国人看来,只要送到中国就行了,再从天津转到上海不就是了吗?

  事后,那位疏忽的相关人员,也只是付出了家中存款“莫名”地由四位数变成五位的惩罚。

  这批送错地点的美制反坦克枪,为什么被接收的时候已经被提前配上了春田瞄准镜,大概是美国军方太良心了吧.......

  这些拿着反坦克枪当狙击枪用的枪手,躲在第三道防线上,隔着近千米的距离上,远远地狙杀着第二道假防线上突击的日军。

  太远打不中没关系,美国人运来百把被改造后重狙击现在都在林虎三手中,平均十把枪瞄同一个目标,十分一的命中率都是极恐怖的。

  在突破第一道防线时,谷寿夫就由前线回报,意识红军的第一道防线有问题。

  这条所谓的防线,连战壕都没有挖好:一字长蛇,又细又窄又浅,深度不足四十公分,这哪里是什么战壕,其实是条水沟!他只有四十公分宽,勉强够一个人强塞进去。

  套用一句后世的评价:大概是抗战神剧的水平。

  而攻破第一道防线的日军士兵的感受是:在皇军部队里,有人挖出这样的战壕是会被枪毙的。

  如果有大清末期时的军官在此,他们则会一语道破真相:就为了糊弄远距离看一眼过来视察的外行长官而挖的。

  事实上这条战壕,就是红军驱使被俘的伪蒙军昨天挖的“应付式”的假战壕,除了少数防炮猫耳洞是认真作业外,余下的就只是为了让人在望远镜里看起来象真的,这里只有一些假人守卫。

  “搞出这种名堂,只是为了浪费我的炮弹吗?”

  得到报告后,谷寿夫骂骂咧咧地下令继续进攻。

  突破第二道防线的炮击时,他通过前线回报防线上的有少红军在后撤时,立刻就下令进行火炮延伸追击。只是早有准备的林虎三在第二道防线这儿留兵极少,而且沿途也修了不少防炮坑洞,延伸炮击只造成微弱损失。

  第二道防线,依旧是粗制滥造的水沟假战壕。

  “尽是歪门邪道!”

  谷寿夫嘴里虽然这么骂着,却依旧没有掉以轻心,不要以为我没有看三国,对面的林虎三,战争不是儿戏,这种花招没有用!

  而躲在后方第三道真正防线上的林虎三,则在这时对聂政委道:

  “我只是想在开战前看看,日本人是怎么打炮的而已!”

  那两道真水沟,假战壕防线,也不过是叫几百个战俘,用几小时的时间轻易地挖出来,能浪费掉日军几百发炮弹,同时看到日军在实战中的炮兵运用战术,林虎三觉得还是很值得的。

  至于将近百杆重型狙击枪集中前线滥用,却是林虎三拿到“新玩具”后,急着想看看实战效果的结果。狙完一个弹匣后,他急急忙忙地命令部分狙击手在第一时间撤出前沿阵地以防日军的火炮覆盖报复。

  此时谷寿夫的峰线部队已占领了机场,除了踩到几发地雷又残了几人外,依旧一无所获。

  战斗在第三道真战壕防线上开始,此时日军已逼近百灵庙周围的山坡,这里的防线,怎么都不可能是“假”的了。

  看着运回的又被炸残的伤兵,以及前线传回来的“恐怖的一枪碎身的子弹”,谷寿夫脸上的阴影更深了。

  对面的红军作战意志如何,到目前为止他还看不出来。

  但有一点他看明白:和没脑子的中央军不同,和勇气有余,战术相对呆板的晋绥军不同(就是指傅作义,长城抗战时交过手),面前的林虎三领导的共军,明显是个很会玩战术的难缠的对手。才刚刚开战,几条接触的战线,传来的都是这种令人恶心的茅招战术。

  这种战法,让谷寿夫一度想起了在东北三省剿杀那些山林出身的义勇军时的感受。

  未正式交战前,这些由土匪山大王出身的义勇军,乡村农民,城市热血青年,前东北军组成的乱七八糟的队伍,也是各种茅招不断,让人头痛,但真正一接触进入实打实地硬拼时,“花架子”、战斗意志不足的缺点就暴露无疑.......

  而在东北,真正让人头痛的,却是那些同样的共党份子指挥的义勇军,而今日之战,谷寿夫就尝到了相似的味道。

  东北的冰原上,那些共党指挥的义勇军,装备差,但战术绝对不呆板。总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变化,是围剿他们的关东军最为头痛的对手。而面前的林虎三,谷寿夫手上有一份南京政府提供的他全套的资料,明白此人是李润石手下有名的智将,人头宣赏价格高达十万银元。

  “这一仗,真的不好打了......”

  谷寿夫表面脸色不变,而他的参谋长,则在这个时候,烦燥地问了身边的电报员一句:“陆航的飞机,怎么还没有到!”

  百灵庙这儿,距离日军最近的前线机场,也有四百公里。在战斗机的作战半径外,不过却在九三式轰炸机攻击半径内。也是此百灵庙作战谷寿夫能获得的最大后方支援。

  这话一出口,谷寿夫就感觉自己的参谋长也在无意中露出怯意了。九三式轰炸机满载时速也就200公里出头,他在一小时前申请空中支援,飞到这里再快也要两个小时以后。现在不过一小时就催促飞机,这不该是一个参谋长正常的表现。

  谷寿夫哼道:

  “资料上说了,林虎三这头支那苍蝇,最爱玩这种偷鸡摸狗的花招......”

  而第三道防线,方才是林虎三真正重兵固守的地方。

  “谷寿夫的炮兵阵地,也暴露得差不多了,而且他明显没有带野炮过来!”

  林虎三得出这个判断。

  而后,双方谁都无法法再耍茅招硬碰硬的血战,就在这条防线上展开。

  从山前阵地前数百米,开始就修筑的,正正经经,挖成锯齿状的标准战壕,战壕内随处可见猫耳洞,按欧洲一战经验设计的交差火力点.这只是真正防线上的第一道战壕的情况。

  持续近半小时的猛烈炮击过后,日军开始突击。

  数百人的突击小队排成散兵阵型向红军阵地推进。双方在较远距离就开始对射。

  三百米内,红军枪手和日军对射很吃亏。但是大量狙击枪的加入改变了这一点,武器上的先进,让红军的精锐射手,能在六百米外就开始尝试狙杀进攻日军中看似军官和带望远镜的“火力观察手”。

  为了消灭这些危险份子,红军这边同样准备了大量的“观察哨”,他们或直接就近引导身边的狙击手多人集中狙杀,或者打电话后给后方的炮兵阵地引导火炮覆盖对手。

  事先挖好战壕,占有地利优势的红军,在这种阵地战中“意外”地占据了上风。

  从五反的惨败到湘江战役为止,林虎三打过太多的“痛苦”的劣势阵地战了。

  “乞丐不能和龙王比宝”,这是五反前后,已免职的李润石主席当时常挂在嘴边的话。

  那段黑暗的历史林虎三印象深刻。

  而长征结束后,随着红军势力地飞快掘起,早在山西战役前,红军的内部军事会议上,很重要的一个议题,就是“如何在新时期,新形势,新环境,新战略要求下,找到最适合红军自身条件的新战术。”

  他更特别地交待过林虎三:

  “具体的战斗该怎么打?我无法回答你。因为不同的战斗,不同的作战要求,对前线指挥官的作战艺术都有不同。不要教条主义,既不要盲从苏联人的那一套,也不要盲从小黄这个未来人直接抄袭给你的,未来的林虎三的战斗心得。什么都可以去学,什么都可以去试,多思考,多摸索,多符合实际!记住一点,未来的林虎三的兵,和现在的林虎三的兵,也是有区别的!只有适合现在的你,还有现在红军的战术,才是最好的战术!”

  休整这几个月里,红军各军军官,进行的最多的就是军事战术大讨论,大总结,面对新时代新环境下的新对手,到底该怎么打,大家其实都在摸索。

  在巴彦淖尔后就“早早地就无战可打”,林虎三其实是红军中功课做得最多的人。他发现的俘虏的不少晋绥军官兵都参加过长城抗战后,简直如获至宝。不惜屈尊挨个向其学习,讨论昔日与日军战斗对手所用的战术。

  他从过草地的那一天起就开始作功课,脑子一直在动,就没有一天停下来过,而今天正是他的考试期......

  当林虎开始“交卷”的时候,对面的谷寿夫就立刻发现,自己真的咬上了一颗硬得不得了的钢碗豆。

  对面的对手滑得很,日军支援的火炮部队,打出来的炮弹,看似覆盖了主阵地,但每次炮击的效果,似乎都相当的糟糕。炮击一结束,所有的火力点立刻原地复活,以至于每次步兵突击,都会遭遇强力的反击。

  从前打中央军,晋绥军,都非常管用的战术,在这里也遇上了克星。

  突击部队中的观察手,军官,总是早早地遭遇密集火力的覆盖,针对性地狙杀。

  皇军引为傲的单兵射击技术,在和对手远距离对射时,也完全不占上风。对手使用了大口径的步枪,一枪碎身的杀伤效果在战场上更是震憾至极。甚至让不少皇国战士直接崩溃。

  那种大口径的步枪,狙杀命中敌方步兵,死状极其恐怖,而且对付带护盾的机枪也有惊人的穿透杀伤力,传统的机枪护盾在其面前,根本就是象纸一般地被打穿,在损坏枪体的同时,也杀伤后面的射手。

  正式开战开始不到一小时的时间,前线各处传回的伤亡数据累计,就已超过了五百。

  这个恐怖的数字,几乎让谷寿夫以为手下多报了一零。

  请收藏本站:https://www.x86zw.com。八六中文网手机版:https://m.x86zw.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